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三都县三洞乡

三都县三洞乡

关键词:三都县,三洞乡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三都县三洞乡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dzwzy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68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基本概况
        三洞乡地处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,距县城36公里,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下街村;面积127多平方公里,现有耕地1.19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65%,辖17个行政村:下街村、板闷村、寨罗村、板劳村、达便村、乔村、板告村、善哄村、水根村、古城村、良村村、定城村、板龙村、群力村、岜炮村、板南村、板厘村,120个村民小组,1.87万人,水族占总人口98%,海拔740米。

民族风情

      三洞作为水族文化、语言中心,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,马尾绣工艺独树一帜,远近闻 名,水历、水书是水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,“端节”是水族的传统节日。旅游景点有雪花洞瀑布、仙人桥、猫石、亿万山、帽合山等,民族活动有赛马、对歌。打铜鼓在水族人民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,在水族地区,几乎各个村寨都有铜鼓,它是水族广泛流行的打击乐器,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。铜鼓有公鼓与母鼓两种。关于公鼓和母鼓的划分,比较一致的看法是:公鼓的鼓面饰纹和鼓体都较为精巧,音色圆润而宏亮;母鼓的形体较为粗重,纹饰不那么精巧,声音不如公鼓宏亮,音质也较差。铜鼓的演奏大致分为使用共鸣桶和不用共鸣桶两种方式。使用共鸣桶的演奏方式范围最广。这里的乡民打的都是带共鸣桶式的铜鼓。每到打鼓时,总会引来全村寨的水族乡民。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亲自结伴打上一阵。打铜鼓一般要两人配合。铜鼓要悬着,离地六、七寸高,击鼓者俯身面朝鼓面,将吊绳别于左腋后,右手槌点击鼓面的太阳纹,左手持竹鞭打击鼓腰做伴奏。另一人手持平口木桶,随着鼓点的起落来向鼓腹抽动,控制气流大小来调节共鸣声,以达到高低起伏,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。每当打铜鼓时,那凝重的铜鼓声总会在水族村寨上空久久回荡,散发着古朴民族传统文化的芳香。灿烂的文化往往来自秀美的大自然。水族村寨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间,这里群山起伏,溪流交错纵横,其间夹着若干富饶的丘陵和平坝。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。


旅游产业


       三洞乡板告村民居三洞乡主要以民族风情为主,民俗旅游主要有:水族村寨、水族端节、民族工艺品,水族博物馆收藏各类水书、水族古董等珍藏。板告村韦家贵家庭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,主要收藏有水书、银饰古董、马尾绣等水族古董文物。
      板告民族文化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的三洞乡,地处水族聚居的腹地,距县城30公里。全村共有289户口1424人,分居于7个自然寨,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水族,水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%以上。
作为水族文化的中心村,板告村有着纯厚神秘的民族文化。马尾绣、银饰品及牛角雕等工艺品做工精细,工艺独特,闻名海内外。素有“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”的美誉。
       村寨依山傍水,山青水秀,景色迷人,主要景点有仙人桥、雪花洞瀑布、雪花洞等。
居民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,用牛、马作役力,用翻锹翻地,生产工具比较简易、古朴,生产的农产品有水稻、小麦、油菜、玉米、辣椒等。
       水族居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小聚居为主,全村大部分人口为“韦”姓。该村水族民居均为瓦木结构的“干栏式”建筑,楼脚一般饲养家禽、家畜、存放农具,二楼住人,三楼为粮仓。
       水族群众穿着以传统的民族服饰为主,妇女头包白帕,身着栏杆青衣物和雕花围腰,脚穿绣花鞋;男子则身穿对襟衣;老年人则头包黑帕,身着长袍。
       水族人民以素食为主,尤其喜欢吃酸,“鱼包韭菜”、“酸汤鱼”等是民族独特的佳肴。
板告村的主要节日是“端节”(相当于汉族的春节,一般在农历9月至10月),每年端节水族群众都要举行隆重的祭   祖仪式,同时举办传统的铜鼓舞、端坡挤马、斗鱼等文娱活动。
       自然观光旅游主要有:神秘的三洞猫石守田等一些奇石异景,形似皇冠的冒合山。


达便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北部,距县城所在地34公里,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,海拔720米左右,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年均气温在14.6℃,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,气候温和。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,2005年底共有289户1493人,水族人口占100%。全村土地总面积13.1平方公里,有耕地1006亩,人均耕0.67亩,人均基本农田0.16亩,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元,人均占有粮食298公斤,属二类村。
       达便村资源十分丰富,有河东林场1万余亩,生长有杉及天然林等,亿万山海拔1000多米,高差500多米,有数十种珍贵林木和多种野生动物,是三都县生物多样性和原生植被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,十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。古桃河流域200多平方公里,水量充足,古桃水电站是县级“十一五”规划修建的中型水电站之一,现河东公路已修通,对古桃河进行水电开发的条件已经具备,古桃电站建成后,将极大地带动达便村旅游业的发展。达便村地处水族聚居区中心腹地,达便寨是水族地区最大的村寨之一,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水族杆栏式瓦木结构房屋保存较为完整,竹树围合、七个古寨门和遍布寨内各处兼具养鱼、消防功能的池塘更具水族村寨的典型特征,村中大部分妇女都从事水族马尾绣制作。此外,达便寨旁还有天然溶洞,地下暗河形的深水潭等可开发自然旅游资源,是省定的水族风情旅游点和水族“端节”活动的重点村寨。2006年为深圳帮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。

乔村
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西部,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,距公路4.5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湿润温和,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。全村共有11个组,289户,1574人,全为水族。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58.4亩;有林地651.6亩;可开发利用草山草地3522.7亩。农户以发展采掘业、花椒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,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。
可开发的优势资源:矿产资源开发、稻田养鱼及种植业和养殖业。

良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部,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,距公路1.5公里。海拔72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,143户,784人,全部是水族。全村地理位置比较好,土地资源丰富,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。
近期规划:
(1)修建村卫生室1个;
(2)村文化室1个;
(3)修建通村油路3公里;


岜炮村
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南部,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,距公路10公里。海拔72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109户,526人,均为水族。全村共有耕地431亩,林地1570亩。有原始森林,植被保护完好,土地资源相对丰富,适宜发展旅游业、林业、畜牧业。


板劳村
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部,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,距公路3.8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123户,635人。经济收入以发展水稻、玉米、小麦为主。

板龙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部,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,距公路4.5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,224户,1237人,均为水族人口。全村有耕地578亩、林地13280亩、草山草地1535亩、可开发利用荒地3911亩。可开发优势资源有:草山草地,可开发利用的荒地等农业后备资源丰富,适宜发展经济林、畜牧业。

板南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部,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,距公路3公里。人口主要居住在板南大寨,另有7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雷公山、月亮山次峰亿万山的腹地。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,251户,1352人。村地域辽阔,总面积20平方公里,其中:耕地1000余亩、林地2万多亩、牧地1000余亩,可开发利用荒地达7000余亩。适宜发展种植经济林木、竹业开发、和商品牛、生猪养殖等。

水根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北部,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,5个村民小组,一个自然寨,2005年底共有215户1118人,水族人口占100%。土地总面积3.1平方公里,有田643亩,人均耕地0.58亩,人均基本农田0.15亩。经济收以种养殖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,水根村人民勤劳纯朴,民俗民风浓厚。2006年为深圳帮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。

板闷村

 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中部,东临板龙村,南接古城村,西与乡开发区、下街村相连,北抵寨罗村、板劳村。距乡政府驻地0.6公里,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,有168户,865人,一个自然寨。经济以发展交通运输、优质米种植为主。气候温和湿润,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,土地肥沃,适宜发展种植、养殖和经济果林业。

定城村

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北部,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,距公路4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温和湿润。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,330户,1838人,均为水族。全村有耕地1126亩,林地3765亩,草山草地5273亩,可开发利用荒地2256亩。村土地资源丰富,水、光、热条件比较好,非常适宜发展种草养畜和经济林木。

古城村

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南部,距乡政府驻地4.5公里,海拔850米,是全乡海拔最高的村。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154户,864人,均为水族。地势较高,光照条件好,土质肥沃,人均土地资源较多,适宜发展经果林、畜牧业和烤烟、高山蔬菜。

板告村

      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,地处水族聚居区腹地。全村共有278户1548人,分居于7个自然寨,绝大部分是水族。板告村居民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,用牛、马作役力,用翻锹翻地,生产工具比较简易、古朴,生产的农产品有稻、麦、油菜、玉米等。 作为水族文化、水族语言的中心村,板告村有着悠久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,特别是马尾绣和银饰品制作工艺及水牛角雕刻独具特色,远近闻名。同时依山傍水,山清水秀,景色迷人,主要景点有雪花洞、仙人桥、雪花洞瀑布等。是我乡乡村旅游村寨之一。

善哄村

     位于三洞乡南部,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,公路线直穿村委会驻地。海拔72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222户,1152人,均为水族。全村有耕地970亩、林地158亩;可开发利用荒地2925亩。本村可开发的优势资源有:宜草、宜林荒坡面积大,适宜发展药材种植、经果林和养殖业。旅游景点有:猫石,善哄小花溪、水族民居。

寨罗村

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北部,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,距公路1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温和湿润。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,108户,610人。全村共有耕地208亩;有林地299亩;草山草地745亩,可开发利用荒地1226亩。本村可开发的优势资源有:荒山、荒坡等待开发土地资源丰富,适宜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项目。

下街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集镇中心,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1100多人,少数民族占97%。经济收入以商业贸易、交通运输、农副产品加工、及优质米种植、畜牧业为主。

群力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南部,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,距公路1.5公里。海拔730米,气候湿润温和。全村共有9个组,290户,1515人,全是水族。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58.1公里、林地465.5亩、草山草地1224亩,可开发利用荒地2551.9亩。

板厘村

       位于三洞乡东南部,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,距公路4公里。海拔720米,气候温和湿润,适宜发展中亚热带作物。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,277户,1485人,均为水族。全村共有耕地798亩、林地982亩、可开发利用荒地720亩。适宜建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牛、经济林基地(楠竹、板栗等)。旅游景点有:帽合山、一线天。

社会经济

        柏油公路贯穿全境,村村通路,组组通电,80%的村组通程控电话,70%的村通自来水,电视覆盖率达80%以上。完成退耕还林生态工程6300亩,经果林基地4500亩,烤烟、花椒、茶叶、山野菜、稻田生态养鱼示范基地2400亩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,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5元。全乡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,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,集镇人口达2500人。

民族风情

       三洞作为水族文化、语言中心,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,马尾绣工艺独树一帜,远近闻名,水历、水书是水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,“端节”是水族的传统节日。旅游景点有雪花洞瀑布、仙人桥、猫石、亿万山、帽合山等,民族活动有赛马、对歌。打铜鼓在水族人民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,在水族地区,几乎各个村寨都有铜鼓,它是水族广泛流行的打击乐器,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。铜鼓有公鼓与母鼓两种。关于公鼓和母鼓的划分,比较一致的看法是:公鼓的鼓面饰纹和鼓体都较为精巧,音色圆润而洪亮;母鼓的形体较为粗重,纹饰不那么精巧,声音不如公鼓洪亮,音质也较差。铜鼓的演奏大致分为使用共鸣桶和不用共鸣桶两种方式。使用共鸣桶的演奏方式范围最广。这里的乡民打的都是带共鸣桶式的铜鼓。每到打鼓时,总会引来全村寨的水族乡民。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亲自结伴打上一阵。打铜鼓一般要两人配合。铜鼓要悬着,离地六、七寸高,击鼓者俯身面朝鼓面,将吊绳别于左腋后,右手槌点击鼓面的太阳纹,左手持竹鞭打击鼓腰做伴奏。另一人手持平口木桶,随着鼓点的起落来向鼓腹抽动,控制气流大小来调节共鸣声,以达到高低起伏,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。每当打铜鼓时,那凝重的铜鼓声总会在水族村寨上空久久回荡,散发着古朴民族传统文化的芳香。灿烂的文化往往来自秀美的大自然。水族村寨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间,这里群山起伏,溪流交错纵横,其间夹着若干富饶的丘陵和平坝。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162176622 传真: 邮箱:1376781366#qq.com
地址:信丰县嘉定镇府前路中段 邮编:3416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